1. 大发集团



      1.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可再生能源“走出去”为何难?

        来源:中外对话 | 作者:中外对话 | 2020年4月14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最新报告揭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时面临的融资难点。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明显的“内热外冷”局面 。在国内,太阳能和风能的装机容量连年突飞猛进,煤电占比持续下降,能源低碳化转型成效显著。但在海外 ,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仍处起步阶段,与庞大的煤电建设规模不成比例。

        制约中国海外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大因素是融资。3月末 ,由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和创绿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海外可再生能源融资需克服东道国电力市场障碍 、项目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

        报告建议中国帮助“一带一路”国家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也建议中国金融机构逐步减少对“一带一路”国家煤电项目的支持,腾出资源支持本国可再生能源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一带一路”上的可再生能源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中之重。虽然太阳能 、风能的海外投资借此获得了长足发展 ,但化石能源类的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能源项目中仍占很高比例。绿色和平根据公开数据库整理的数据显示,2014-2018年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股权投资形式建成的光伏项目总装机为1277兆瓦,是2009-2013年装机量的2.8倍。同期风电项目累计装机432.5兆瓦 。而与此同时,2014-2018年中国企业以股权投资形式建成的海外煤电项目装机量高达10400兆瓦,这还不包括同期以工程总承包方式建成的大量煤电装机 。

        一份由中、美、英三国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曾指出 ,如果参与“一带一路”的126个国家不采取减排措施,那么即便其它国家积极减碳 ,全球平均气温仍会在本世纪中叶比工业革命前升高3摄氏度,远超《巴黎协定》的2度温控目标。而中国基建投资在影响这些国家的碳排放轨迹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3月27日由创绿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网络讨论会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指出,应对气候危机 ,必须加快“一带一路”国家的低碳投资,这就要求大规模的金融体系的融资 :“金融机构要推动落实绿色‘一带一路’在业务当中的具体表现 。”

        由上述两家机构在当天联合发布的报告《“一带一路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融资模式 、问题和建议》(下简称“报告”)通过梳理14个中国资金参与的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案例,并访谈参与投资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揭示了调动“一带一路”沿线可再生能源融资的难点和障碍。

        融资挑战

        “金融机构对于‘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可融资性认可度还有待提高” ,报告的主要作者,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佟江桥在网络研讨会上表示。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间,光伏组件和陆上风机价格大幅下降,带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降低 。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难度仍较高。

        123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  电邮 :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大发集团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