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储能产业的突破口在哪里 ?

        来源:中国财经研究院 | 作者:佚名 | 2017年12月5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为实现储能产业的突破性发展,短期来看我国需要迅速完成相关市场机制的构建;而从长期来看 ,则要依赖技术进步带来的在安全 、环保 、效率方面的提升,以及更重要的 ,在成本方面的下降。

        储能并非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兴技术 ,人们日常交通中使用的电瓶车蓄电池 、与水力发电相辅相成的抽水蓄能等等都是储能技术的典型应用而且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令人侧目的是 ,储能产业在近两年来持续发力——政策扶持、资本追逐、企业布局 ,从长久以来的默默无闻摇身一变俨然成了能源领域最热的“风口”。然而 ,经济性不佳及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也始终困扰着储能行业的发展,使得储能似乎总徘徊在“临界点”的边缘 ,似要爆发却尚未爆发 。能否找到储能产业的突破口,这将决定储能产业最终能走多远。

        我国的储能产业最早起步于二十一世纪初。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是技术研发阶段 ,主要是技术单位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验证示范。2011—2015年,一些示范应用项目开始落地,通过开展这些项目,储能技术水平快速攀升 、应用模式不断清晰,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2016以来 ,储能行业进入商业化初期阶段,示范应用取得的发展经验得到商业化推广,我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快速增加 、商业模式逐渐建立 。2017年10月,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内首个关于储能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这意味着储能行业摆脱顶层设计的“空窗期”,迈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

        从类型上看,我国目前的主流储能技术分为物理储能(如抽水蓄能 、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如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储热等。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项目库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6年底 ,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4.3GW ,抽水蓄能占据99%的市场份额,目前是装机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虽然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份额仅为1%,但由于是新能源汽车 、能源互联网等发展的关键技术,使其关注度在近年来陡升 ,增速非常高。2016年以来 ,中国的电化学储能发展经历了一个新的高潮,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101.4MW,同比增长299%。2016年中国首个配套有熔融盐储热的光热电站在青海投运 ,标志着我国大规模储热市场正式启动 。预计到2020年,抽蓄规划规模为40GW ;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02MW ;熔融盐储热的规划规模为1.8GW。

        储能产业近年来崛起的内在逻辑从我国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不难看出 。五年之前,集中式的大规模新能源发电从无到有走上历史舞台,而2016年开始我国的集中式光伏和风电装机都已经排名全球第一 。经历了这段时间的“野蛮生长”,新能源“弃风弃光”等严重问题开始出现,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随着发展目标从“数量至上”转变为“提质增效” ,由于储能对于新能源消纳、微电网、电动汽车和电网调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江湖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123

        上篇 :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大发集团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