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质量数量两手抓 让充电桩“喂饱”电动汽车

        2018年11月20日

        近日,深圳市交委 、发改委 、规划国土委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市出租车快速充电桩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深圳各区设置绿色通道 ,按临时建筑 、临时用地方式 ,根据相关管理规定 ,加快予以审批 ,到期后依法予以办理续期手续,确保完成今年纯电动出租车充电设施建设任务 。

        根据《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的要求,今年12月31日前 ,深圳要完成新建出租车快速充电桩5200套以上、住宅区新建充电桩5000套以上。但据深圳新能源车辆推广中心发文称,截至9月底,深圳市今年新增充电桩数量不到1000套,建桩数量与计划相差较大。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刘永东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的问题并非孤案,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充电桩建桩数量都没有实现规划目标。“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建桩数量不应是检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落实情况的唯一指标 。对用户来说 ,充电体验好了还是变差了,才是最重要的 ,充电体验好包括方便地找到充电桩 、智能快速充完电、便捷多样达成充电交易 。”

        建桩数量与计划相差较大

        新能源汽车难以及时“补血”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充电桩建设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2015年,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指南》 ,被视作未来5年充电桩建设的规划图。

        根据需求预测结果,按照适度超前原则 ,《指南》明确 ,到2020年 ,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车桩比例近1∶1。

        按照分区域建设目标,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三个雾霾防治重点区域被列为加快发展地区,到2020年,这些区域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7400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250万个,以满足超过266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

        刘永东表示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中 ,深圳的特色是发展新能源出租车、公交车,公共充电桩多。深圳市交委的数据佐证了刘永东的说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31日,深圳市已推广纯电动巡游出租车17875辆,占巡游出租车总数的85.27% ,已成为全球纯电动出租车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城市。

        为加大推广新能源车  ,深圳将全面实现出租车纯电动化的目标提前至2018年。然而 ,至少一日一充的出租车仍然面临充电桩不足、难以及时“补血”的状况。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早些时候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7年,我国新能源销售量达到了77万辆,截至2017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70万辆,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量超过44万个 ,车桩比约为4∶1,远低于1∶1的建设目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数据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内的运营商,其他不在联盟内部的运营商数据和车企配送的充电桩数据没有被计算在内,保守估计车桩比应该为3.5∶1。”刘永东解释。

        客观看待充电桩利用率高低

        改变“跑马圈地”式的发展方式

        自国家电网2014年向民间资本开放电动车充电桩市场后,资本纷纷涌入 ,在经历两三年高速生长后 ,一大波倒闭 、并购的浪潮随之出现,行业洗牌现象明显加速。

        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车主抱怨充电桩数量少的同时,充电设施利用率非常低 。公开测算数据显示,设施平均利用率从10%到15%不等。显然,这意味着靠服务费,无法支撑充电桩发展。

        目前国内充电桩布设场所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 :居民小区、单位内部的专用场站;公共场站 ,即商场 、加油站、路边停车场等;城际场站 ,如高速路服务区等的独立占地场站 。

        “从使用场景来看 ,出租车、公交车使用的公共充电桩利用率非常高,景区充电桩的利用率肯定低。”刘永东强调,要客观看待不同应用场景的充电桩利用率高低 ,更不能因为某些领域充电桩利用率低 ,就否认其价值 。“比如,高速路服务区要是没有充电桩,谁敢把电动汽车开上高速跑长途。在应急情况下,充电桩的价值是无法通过利用率衡量的。”

        刘永东同时认为,注重充电桩利用率也会促使资本市场理性分析入市风险,改变以往单纯为了获得政策补贴采取的“跑马圈地”式的发展方式 。

        无需特别强调1∶1电桩比

        未来一桩或可服务更多车辆

        2016年选择新能源车时 ,家住北京的钱女士心里有点没底 ,担心找不到充电桩。让她有点意外的是,过去两年里 ,充电桩并没有成为出行的“拦路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充电慢 ,充一次电需要40分钟到一个小时”。

        在刘永东看来,这也是不能特别强调1∶1电桩比的重要原因。

        “《指南》提出的车桩比,是基于车还没发展起来的基础 。以后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 ,采用大功率充电技术,有望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 ,一个充电桩可以服务更多车辆,那时候可能也不需要这么多充电桩了 。”刘永东说,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功率充电技术示范项目验证,计划2020年将完善相关技术及标准 。

        为了使用充电桩,钱女士的手机里安装了众多充电APP。原因是我国充电服务运营商很多,在北京备案的充电服务运营商就达30多家,每家都发自己的充电卡,每家都有自己的APP ,车主手机要装很多充电APP。

        这也影响了她的新能源汽车驾驶体验。

        “车主希望通过一张卡解决所有卡的接口问题,这是技术问题 ,更是市场行为。不同厂商规模不等,要解决账户识别 、互联互通的问题,最终取决于市场模式。”刘永东认为 ,假如能够实现互通 ,车主可以在同一个APP里看到更多充电桩信息,可以更好地提高充电桩利用率。他同时透露  ,目前正在制订一些相关的设备标准 。其中包括分散充电设施技术规范。

        “充电桩进小区了,物业说我无法验收,消防怎么办?你在我的小区里面建一个充电桩,着火了怎么办?”刘永东告诉记者 ,即将发布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规范》 ,对包括充电桩在内的分散充电设施进行了规定,比如与消防系统沟通后提出,地下三层不允许再建充电桩。此外,为规范各个检测机构实验室的能力 ,中心正在做实验室能力的测试活动,保证实验室实验平台的一致性 。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