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前八月工业硅多晶硅价格先扬后抑 硅产业处价值洼地

        2018年9月25日

        硅业作为新材料(有机硅等)、半导体(电子级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级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壮大所依赖的基础性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实现了快速发展 。

        尤其伴随光伏产业对太阳能级多晶硅需求的不断扩大,硅业与光伏产业两者周期波动的关联性也愈发紧密。

        日前,在2018年中国硅业大会暨光伏产业博览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介绍,“2018年前8个月,我国工业硅价格先扬后抑,整体呈现震荡回落走势。”

        而这其中,光伏产业“531新政”引爆的多晶硅需求波动,便是导致截止到今年8月底 ,例如553级工业硅、441级工业硅均价分别较3月中旬价格高位时分别下跌9.8%和13.2%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1月份-5月份一线多晶硅企业几乎全部超载运行,拉动多晶硅行业消费工业硅量同比大幅增长,但6月份市场出现明显的变化 ,市场需求出现明显回落 。”赵家生表示。

        基于包括上述在内的一系列原因,赵家生认为,目前我国硅产业正处于阶段性需求疲软,新旧动能转换阶段 。但考虑硅业自身产业结构的改善、技术进步 ,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潜力,硅业未来前景十分光明 。

        硅业降本加速光伏平价上网

        赵家生在演讲中提及 ,2018年前8个月,553级工业硅均价为12408元/吨 ,同比下滑2.3%;441级工业硅均价13448元/吨,同比下滑2.7%。特别是从3月份开始,工业硅价格持续走弱,进入下半年之后,价格低位震荡。截止到8月底,553# 、441#均价分别为11850元/吨及12550元/吨,较3月中旬价格高位时分别下跌9.8%和13.2%。

        他分析认为,导致目前国内工业硅市场持续低位调整的原因大致有四:第一  ,新疆部分新产能逐步释放 ,供应有所增加;第二,下游铝合金、有机硅领域需求增速有所减弱,不及预期,特别是多晶硅领域需求波动较大;第三,汇率市场波动加大,对出口有一定影响;第四,工业硅原辅材料价格较2017年下半年有所下滑。

        不过 ,在业界看来,这些影响供需变化的因素,也孕育着市场的机会 。其中,受到技术进步 、工业硅降价、“531新政”触发的供需格局暂变等多重因素影响,2018年前8个月,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震荡波动 ,均价为11.74万元/吨 ,同比下跌8.1%,尤其“531新政”之后,价格从5月底的12.6万元/吨快速下跌至7月中旬8.78万元/吨,跌幅达到30.3%。之后价格出现小幅反弹,截止8月底,价格反弹3.5%至9.09万元/吨。

        短期看,这一变化势必影响硅业上下游(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的利润,但中期看,随着国内硅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国内光伏平价上网有望在两年内实现(预计2020年实现全面平价上网)。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 ,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电侧平价上网 ,意味着光伏发电成本在无需补贴的前提下,上网电价在与火电(0.37元/千瓦时-0.40元/千瓦时)相等时 ,仍能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率(IRR达到8%-12%) 。届时 ,光伏也将真正成为一个市场化的产业,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将撬动庞大的光伏应用市场(2017年光伏发电仅占全部发电1%,预示市场广阔),而庞大的应用市场也必将为上游硅片 、多晶硅、工业硅等生产提供强大的需求支撑 。

        硅业多途径加速降本

        除了上述,硅业产能分布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在传统工业硅生产聚集区四川,今年上半年工业硅产量仅为10.5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10.8% ,同比下降4.55%。云南上半年产量为15.5万吨 ,占国内总产量的16.0%,同比微增3.33%。

        而相比之下 ,主要凭借电价优势,新疆上半年工业硅产量达到了46万吨 ,占到了国内总产量的47.4% ,同比增长21.05%。

        同样,多晶硅产业也在向新疆、内蒙等西部低成本地区进行有序转移。赵家生介绍 ,预期截至2018年底,新疆地区多晶硅有效产能将突破14万吨/年 ,占比达到39%;内蒙地区多晶硅有效产能突破6万吨/年,占比超过17%。

        据了解 ,生产多晶硅的电力成本约占到总成本的30%左右,在新疆生产多晶硅的度电成本平均仅为0.2元/千瓦时,而相比之下 ,此前一些自备电厂的度电成本也在0.3元以上,普通工业用电成本则高达0.7元/千瓦时左右 。基于此,赵家生介绍,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均位于能源优势相对明显的地区 ,而且按照各企业扩产规划来看,新增产能大多也集中在此类地区 ,从能源成本的角度来讲,新疆地区的优势是最为明显的。新疆、内蒙、四川等地,生产多晶硅综合电力成本可以控制在20元/公斤以内 。

        除电价外 ,一线多晶硅企业在新疆布局新的产能,也有利于其将积蓄了多年的运营经验、独创技术 ,采用集成设计理念付诸实现。因此,这些新兴产能具备极强的成本优势 。

        保利协鑫高级副总裁蒋文武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大发集团项目(保利协鑫新建新疆5万吨高纯多晶硅生产基地)注重工艺技术与设备选型的匹配,原材料就近采购 ,全闭路循环工艺减少损耗 ,加强系统内部的能量回收利用,降低运行成本;装备方面,对于关键设备 ,结合工艺进行特定选材 ,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开创性的采用自主开发的新型装备 ,国产化降低项目投资。还将改变现有人工密集型作业模式,利用智能物流的集成及协同,提高效率;采用机器人等智能运输及自动化装备 ,实现产品处理的智能存储 。总体来看,新疆协鑫多晶硅项目各项消耗指标已处于低位 ,生产成本有明显优势。”

        基于上述,赵家生认为,目前在西部地区新建的多晶硅产能其综合成本可控制在6万元/吨的水平。

        而在具有成本优势的新兴产能陆续投产,以及市场价格快速下滑的双重挤压下,6月份以来不仅国内部分企业停产检修 ,韩国多家企业也进行检修,共同通过控制产量减少供应,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硅业分会报告预测,随着国内低成本产能陆续投放市场 ,不仅国内部分落后产能将退出市场 ,海外部分产能也将不再具备竞争力 ,替代进口的趋势正悄然呈现 。

        产品增效、应用多元化

        事实上 ,多晶硅下游产品的增效,某种角度来看,也是一种降本手段。在光伏方向上 ,例如在铸锭环节,保利协鑫宣称,基于现有铸锭炉的升级改造 ,优化热场设计  ,可以使多晶电池效率提升0.08%-0.10%。

        保利协鑫方面介绍 ,其此前推出铸锭单晶与Cz单晶PERC电池的平均效率差在0.3%以内,由于面积及氧含量优势 ,组件功率甚至高于CZ单晶。

        在切割硅片环节,金刚线切割也在多晶硅片切割领域推广完成 ,而下游的黑硅技术可以完美配套金刚线切割。保利协鑫方面介绍,“TS+”第二代黑硅片设备产能增加一倍,制绒成本降低约30% ,以接近传统制绒的成本获取黑硅高转化效率,电池效率增益将提升至0.5% 。

        此前,协鑫系A股公司协鑫集成首席技术官张淳曾表示 ,协鑫集成“金刚线切多晶+黑硅+PER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到21%。在此基础上,协鑫方面认为,金刚线细线化和硅片薄片化使得金刚线切多晶仍有很大的降本潜力。而综合来看,持续降低的多晶硅料成本、持续降低的铸锭能耗及综合成本、金刚线切片匹配黑硅PERC技术将成为助推“平价新光伏”的三驾马车 。

        除了在光伏方面,赵家生介绍 ,江苏鑫华 、黄河水电生产的高纯电子级多晶硅已经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 ,并且江苏鑫华产品已经出口韩国 。

        据了解,去年全球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片(等效8英寸)的需求量每月在1160万片,未来,全球对12英寸硅片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 ,去年每月在510万片 ,今年将达到560万片/月 ,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40万片/月。而这些需求,也均将支撑高纯电子级多晶硅的生产。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