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光伏沉浮录|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18年8月7日

        看中国光伏业近几年的发展进程,就能理解新政的必然性。

        借用当下较为流行的歌词来解读“531新政”,“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忽然暴风雨。无处躲避 ,总是让人始料不及。”这份来自新政沉甸甸的“爱意” ,却让光伏行业难以接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整个行业沉溺在“531新政”带来的冲击中时,回顾过去或许对于光伏行业的命运会得到较为清醒的认知。

        政策下的沉浮

        中国光伏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 ,经过20年的发展后,进入稳步增长期。2007年之前,国内整个光伏行业处于初期示范阶段,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仅87MW,且近一半项目为政府性和政策支持性项目,商业化应用尚未正式启动。

        事实上,自2012年以来国内光伏行业的飞速崛起 ,也是在国际大环境下被逼而至。国内曾推出一系列与电价 、电网及安装相关的强力政策 ,让国内光伏制造商得以迅速扩产,抢夺行业制高点。国内光伏产能及技术的双轮驱动引发了一大批海外同行的不满,并提议所在地政府对中方实行“双反”制裁,中国企业被迫陷入海外贸易战 。

        2009年,光伏产业面临“三头在外”的困境——原料在外、市场在外 、设备在外 ,陷入受制于外的尴尬局面,国内光伏市场的开发迫在眉睫。

        产业化是光伏行业发展的第一步,“金太阳示范工程”是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的主要推力 。从2009年该政策的出台到2013年被叫停,短短四年间,“金太阳示范工程”在国内遍地开花。

        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金太阳工程的通知》,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三部委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

        这项政策给彼时的光伏制造商打了一针强心剂,由于金太阳工程项目国家采取补贴系统总投资50%的办法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多得到财政补贴 ,采取“低购高报”的办法,提高系统总造价 ,骗取补贴。

        尽管在此期间调整相关政策,如2010年由项目业主自行招标改为国际集中招标 ,次年取消集中招标 ,并于2012年对于补贴额度做出调整,但是“事前补贴”的模式仍未发生变化。

        不可否认,“金太阳时代”是中国光伏行业飞速发展的黄金期 ,各地建设金太阳的热情十分高涨 。虽然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补助标准不断调整下滑 ,但每年申报的项目规模逐年上升 ,除了2009年的632兆瓦安装量之外,2010年纳入金太阳示范目录的项目规模为272兆瓦,2011年为677兆瓦,仅一年后 ,2012年这一数字就飙升至4.54吉瓦。

        数字让人亢奋,然而现实却是一片狼藉。真正按期竣工并网发电的金太阳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比重不到一半,金太阳的完成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事前补贴”模式迎来终结和清算。

        2013年3月,财政部决定金太阳示范工程不再进行新增申请审批 。2013年5月,财政部曾发布《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的通知》 ,规定没有按期完工的项目 ,要求“取消示范工程,收回补贴资金”;没有按期并网的项目,则会被“暂时收回补贴资金,待并网发电后再来函申请拨付” 。

        同年12月,财政部下发《关于清算2012年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按照规定,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在2013年6月30日(含)前完成并网发电的,按原补助标准5.5元/瓦进行清算 。2013年12月31日(含)前完成并网发电的,补助标准按5元/瓦进行清算。2014年6月30日(含)前完成并网发电的,补助标准按4元/瓦进行清算。

        “金太阳时代”宣告终结,金太阳工程也随之成为历史名词 ,随之迎来的是光伏“度电补贴时代”,光伏发展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高潮 ,国内大型电站崛起以及分布式光伏项目走上舞台 。倘若以“531新政”作为后补贴时代的起点来定义的话,那么2013年开始的“度电补贴”时代,则是规范补贴下的高速发展时期。

        在此期间出台的政策大多以扶持和规范化措施为主。譬如《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等等。

        行业的悲喜与政策息息相关。根据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太阳能发电规模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光伏电站4500万千瓦、光热发电500万千瓦。给光伏产业的稳定发展制定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目标,其中不乏问题 ,这也给531新政出台的必然性埋下了伏笔。

        实际上 ,在光伏行业发展过程中 ,政策出台频率之高 ,涉及范围之广,都在深刻反映出这个年轻的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中,“领跑者计划”、光伏农业、光伏扶贫、都时刻在政策的声音下踯躅前行。

        与多数行业不同,光伏产业由于牵涉到并网、补贴 、招投标、项目审批等核心问题,其市场规模与发展速度都仰赖于国家政策。政策风向的一举一动都牵引着行业的神经 。在笔者看来,当大发集团将“531新政”放在光伏行业贯穿过去与未来的生命线中,它或许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但产业不会就此消亡 ,只不过是在政策的倒逼下,摆脱“巨婴形态”、逐渐成熟与干练的过程。

        多面的产业形态

        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诸多形态 ,包括大型集中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等,并形成了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 、电池组件环节 ,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的产业链。

        截至2015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问鼎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国家。回顾2017年,中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3.06GW,同比增长53.6%。累计光伏装机并网量达到130.25GW,同比增长68%。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其中 ,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100.59GW,分布式累计装机容量29.66GW。

        消纳问题曾一度困扰集中式大型光伏地面电站,资源与市场往往不相匹配。集中式电站的大面积开发聚集在光辐照资源好的地方 ,以图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然而单纯的资源禀赋,并不意味着最高的投资价值。中国西部日照充足,然而消费市场集中在在中东部。西部连自己的水电都消耗不完,消纳光伏发电只有依赖远距离西电东送。建设周期长 、投资庞大 、传输线损巨大等诸多问题,使得弃光现象屡见不鲜。

        2015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进一步放缓,为5.5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速仅0.5%。相比于全社会用电量的低增速,全社会装机量快速增长。2015年全社会装机量15.07亿千瓦 ,新增装机1.4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0%。其中火电新增7000多万千瓦,风电新增3200万千瓦,光伏新增1500万。在电力消纳能力增长有限的情况下 ,要保证新增火电机组的发电小时数,势必对大型光伏发电站产生一定的影响 。

        随着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市场模式逐渐进入瓶颈期,分布式光伏成为光伏产业新的拥趸点  。2014年9月 ,光伏行业期盼已久的分布式光伏新政正式下发 。《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的出台,迅速点燃了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开发热情。

        不同于大规模集中发电的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分散布设在建筑屋顶,规模较小,电量就近使用,多余的传上电网,对城市电网的平稳运行不会产生冲击 。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 ,2020年,太阳能发电规模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光伏电站4500万千瓦 ,未来几年的发展重心将集中于分布式。

        2017年,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19.44GW,同比增长3.6倍 ,远超前五年分布式光伏总装机量,在新增装机里占比达到36.6% 。而从累计光伏装机来看,分布式光伏在光伏装机的比重提高到23%,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其中 ,户用光伏更是风起云涌,初步统计,2017年中国户用光伏装机已达到2GW以上 ,是2016年的3倍以上。浙、鲁、冀累计装机超10万户,全国约50万户,装机量超过2GW。

        然而,随着诸多企业乃至跨界资本的涌入,分布式光伏很快由“蓝海”变成了“红海”。在这热闹的背后,难掩质量参差不齐 、市场恶性竞争、运维管理困难、社会认知度不够、补贴缺口越来越大等诸多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瓶颈。

        业界的另一大隐患则是产能过剩。在2016 、2017年装机持续迭创新高带动下 ,2017、2018年单晶和多晶的产能均出现了同步扩张。

        据不完全统计,计划投/扩产单晶项目有协鑫宁夏1GW高效单晶,京运通宁夏2GW单晶 、阿特斯包头2GW单晶,中环内蒙15GW(公司总产能23GW左右)、晶科能源新疆4-5GW,晶澳太阳能3-4GW等单晶项目将投产,加之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产能25GW,单晶组件产能12GW,预计到2018年底单晶总产能将超过60GW,将是2016年底的4倍。

        多晶方面,计划投/扩产的项目有京运通宁夏扩产3GW、荣德扬州扩产3GW、通威股份包头、乐山配套4GW、中电科太阳扩产2GW 、南玻股份宜昌扩产2GW、阿特斯包头扩产3GW,总计将扩产17GW。

        无法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毕竟“531新政”冻结的是国内的市场,同时又面临欧美“双反”的威胁,已然没有市场空间再用来“开闸泄洪” ,失去了缓冲余地的光伏市场 ,一场“血拼”或许无法避免。

        当然,残酷一些来看,“531新政”的推出 ,未尝不是给当下臃肿和相对无序的光伏行业一次瘦身、规范的机会 。新政存在着双面影响,就光伏行业的命运来看 ,是必然会经历和跨越的一关 。行业不会就此消亡 ,消亡的只有路上被风沙掩埋的倒地者。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