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从中美谈判结果看锂电发展的危机与机遇

        2018年5月8日

        近日,由美国高官组成的谈判团队访华 ,就近来发生的贸易战与我国展开谈判 。中美经贸磋商的结果是,双方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显然,一场由美国发起的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贸易战并不会就此停歇下来。但是 ,在这此贸易战中,“中兴事件”引发业界地震,而随后美国又将矛头指向华为……中兴被禁等事件 ,揭露了中国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缺点,触动了国人的神经。从这些事件中,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行业——新能源汽车,为避免“扎心” ,动力锂电池也要谨防危机发生,积极寻找出路 。

        自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迎来爆发后 ,作为核心配件的动力锂电池也迎来了“高光时刻”。

        曾几何时,在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十的企业中 ,中国企业就占了7席。时至今日,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多的动力电池企业,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已超200家 。据福布斯新闻网报道,预计到2020年全球电池市场,中国将占超7成的份额。

        此外,动力锂电行业的发展,带动产业链内上下游相关公司的崛起。促使我国形成了规模大且较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但是还不够“强”,部分关键的核心设备和技术依然在国外,存在核心设备和技术被截断的风险。

        隔膜是锂电材料的短板

        在锂离子电池材料中 ,随着天齐锂业、赣锋锂业 、杉杉股份等正负极材料厂商,以及天津金牛、天赐材料等电解液企业的崛起,目前我国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已完成国产化进程。而锂电的隔膜制备是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薄弱环节。

        众所周知,隔膜是锂电池的四大关键组成之一 。所以,隔膜的品质将直接影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寿命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 ,品质越好,性能越优的隔膜,电池的综合性能就越好。

        近几年我国锂电池隔膜国产化率在不断提升,但毕竟起步较晚,国内企业技术成熟度不高,占据的主要是低端3C类电池隔膜市场,高端隔膜国产化率仍然很低 ,高端3C类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用隔膜依然大量依赖进口 。

        据估算,到2020年,我国每年车用动力电池用的隔膜材料需求面积(按平方米算)将数以亿计。然而,我国隔膜制备工艺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一致性不高。主要表现在缺陷不规律,孔隙率不达标,厚度 、孔隙分布以及孔径分布不均等方面 。此外,双向分步拉伸的PE隔膜孔隙率通常比国外产品低 ,孔径分布情况也不理想……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我国隔膜,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遏制我国动力锂电行业健康发展 。

        虽然没有芯片制造那么复杂,但高端隔膜技术具有相当高的门槛,不仅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还需要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团队、纯熟的工艺技术和高水平的生产线 ,并非短时间能够突破。中美贸易战、中兴华为事件已经给我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对于整个动力电池行业来说,尽快突破锂电池高端隔膜技术已刻不容缓。

        锂电池芯体制造工艺一致性差

        动力电池的制造工艺过程繁杂,电芯制造的主要环节有:正负极浆料制备、浆料涂布 、正负极片辊压、正负极制片及电池装配等环节 ,每道工序都会影响动力电池的性能 。

        我国锂电发展到今天在锂电制造工艺上仍不完美。动力电池制造厂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就是 ,实现对每道工序的各个细节都做到精细化把控以达到较高的一致性比较困难。例如 ,在正负极浆料制备过程中,如果存在原材料一致性差,物料配比和固液比不精确的问题,将致使活性物质 、导电剂、粘结剂不能充分混合并分散均匀;环境的差异以及搅拌工艺、搅拌速度 、搅拌温度、搅拌时间的不同都会影响浆料的分散性。而且 ,即便严格控制这些条件,在目前的设备工艺条件下,对流体的力学性质也很难保持一致。

        危机与机会并存 。一如缺芯的事实被摆出来后,国内对芯片制造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因此,尽管目前制造工艺一致性差的问题,但是 ,通过制定动力电池大规模智能化制造路线图,包括立项研究电池制造工艺、制造方法 、制造装备等;建立动力电池制造标准及装备标准;开展支持半固态、固态 、锂硫电池工艺及装备专项研究这些方式方法 ,或将能实现更好的 。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