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陕西文化产业与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对比分析

        2017年5月23日

          2007 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文化强”奋斗目标 ,文化产业发展上升到全省战略高位。近十年来 ,全省上下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承载,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占全省 GDP 比重逐年提高 ,保持了与全省经济的同步快速发展、同步争先进位,成为陕西跻身全国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支撑力量 。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最新统计方法制度核算 , 2014 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为 646.11 亿元,总量居全国第 16 位、与 GDP 总量在全国位次一致,居西部第 2 位、高于 GDP 居西部位次( GDP 西部第 3 )。占 GDP 比重为 3.65% ,居全国第 12 位、西部第 2 位。总体达到了西部前列、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但同时也要看到,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成为支柱产业(占 GDP 比重超过 5% )要求相比,与陕西丰厚的文化资源 、科教资源以及突出的区位优势相比,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九个方面的短板 。

          一 、整体发展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主要是占 GDP 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低于 GDP 总量占全国比重。

          (一)占 GDP 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2014 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3.65% ,较全国水平 3.76% 低 0.11 个百分点。 2014 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前 16 位的省份中,有 3 个省份占比突破 5% ,分别为北京市 8.45% 、上海市 5.93%  、广东省 5.24% 。陕西较占比最高的北京相差 4.8 个百分点 。

          (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低于 GDP 总量占全国比重。 2014 年 ,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2.7% ,较同期我省 GDP 占全国 GDP 的比重( 2.8% )低 0.1 个百分点。 2014 年 ,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前 16 位的省份中 ,有 8 个省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高于 GDP 占全国比重。其中广东和北京均高出 4.2 个百分点;江苏高出 3 个百分点;上海高出 2.1 个百分点;浙江高出 1.8 个百分点;湖南高出 0.8 个百分点。

          二 、市场主体偏少、规模偏小

          主要是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偏少,尤其是纳入统计直报平台的规模以上企业数较少 。

          (一)法人单位数占全国的 1.8%  。 2014 年,陕西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为 17703 个,总数占全国的 1.8% ,总数居全国第 18 位。分三大类行业看,文化制造业法人单位 1637 个,占全国该行业的 0.9%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 2301 个,占全国该行业的 1.5%  。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 13765 个 ,占全国该行业的 2.1% 。

          (二)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占全国的 1.2% 。 2014 年,陕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合计 553 家,占全国的 1.2% ;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 3.1% ,较全国水平低 1.5 个百分点,较最高的北京低 3.5 个百分点。其中 :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 103 个,占全国的 0.5% ,居全国第 19 位,总数相当于第一位广东的 3% ;限额以上文化批发和零售企业 161 个,占全国的 1.9% ,居全国第 15 位,总数相当于第一位广东的 15% ;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 289 个 ,占全国的 1.6%  ,居全国第 17 位 ,总数相当于第一位北京的 9.3% 。

          (三)规模以下文化企业占全国的 1.7%  。 2014 年,陕西规模以下文化企业合计 13976 家 ,占全国的 1.7% ;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 78.9% ,较全国水平低 2.9 个百分点,较最高的江苏低 14.3 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下文化制造业企业 1534 个,占全国的 1% ,居全国 19 位 ,总数相当于第一位浙江的 4.9% ;限额以下文化批发和零售企业 2140 个,占全国的 1.5% ,居全国第 17 位,总数相当于第一位北京的 13.2% ;规模以下文化服务业企业 10302 个 ,占全国的 2% ,居全国第 17 位,总数相当于第一位北京的 14.2% 。

          三、文化制造业发展滞后、行业覆盖面不全

          主要是文化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低,行业覆盖不全 ,不仅滞后于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全国发展水平 。

          (一)三大门类中,陕西文化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全国水平 19.3 个百分点 。近几年是我国工业化水平快速提高的重要时期,大力发展文化制造业是文化产业大省的主攻方向,而我省没能搭上文化制造业发展快车 ,总体滞后。 2014 年 ,陕西文化制造业 142.59 亿元 ,占 22.1% ,较全国水平 41.4% 低 19.3 个百分点 ,较湖南省低 46.2 个百分点。陕西文化服务业增加值 413.09 亿元 ,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63.9% ,较全国水平 48.6% 高 15.3 个百分点;文化批发和零售业 90.43 亿元,占 14%  ,较全国水平 10% 高 4 个百分点 。

          (二)十大行业中,文化用品的生产占比低于全国水平 13.6 个百分点、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占比低于全国 2.4 个百分点。从增加值 10 大行业分布看 ,陕西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为龙头,全国以文化用品的生产为龙头。 2014 年 ,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中,占比最高的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为 22.3% ,高出全国 5.1 个百分点 ;而全国占比最高为文化用品的生产,为 23.2%  ,较陕西高 13.6 个百分点。

          (三)我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 0.5% ,另有 5 个行业产值为 0 ,特别是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试听设备制造业产值为 0 。

          陕西文化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印刷复制服务、工艺美术品的制造、文化用纸的制造等 3 个行业 , 2014 年 ,这 3 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合计占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总产值的 80.6% 。全国主要分布在印刷复制服务、工艺美术品的制造、文化用纸的制造、视听设备的制造等 4 个行业,产值合计占比为 67.9% 。在文化制造业 16 个小行业中,我省有 5 个行业产值为 0 ;仅有 4 个行业产值超过 10 亿元 ,其中最高的印刷复制服务业产值 92.62 亿元 ,仅占全国的 1.3%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 ,全国视听设备的制造业产值占比为 17.2% ,陕西该行业却为 0 。

          四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 、文化服务业仍以传统产业居多,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一)从限额以上文化批发和零售企业看,陕西文化用家电销售占比最高,全国工艺美术品的销售占比最高。 2014 年,陕西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主要集中在文化用家电的销售(占 39.5% ) 、发行服务(占 23.5% )、舞台照明设备的批发(占 13.1% )、工艺美术品的销售(占 13% )等 4 个行业,合计占比 89.1% 。全国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品的销售(占 28.4% ) 、文化用家电的销售(占 20.1% )、广播电视电影专用设备的批发(占 16% )、文具乐器照相器材的销售( 13.4% )等 4 个行业  ,合计占比 77.9% 。 2014 年,陕西有 2 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企业数占比 ,具体是 :文化用家电的销售行业,企业数占比为 2.2%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 2.6%  ;舞台照明设备的批发行业,企业数占比为 3.7%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 11.9% 。

          (二)从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看,陕西占比高的行业,如景区游览服务、发行服务等属传统行业,全国占比高的行业 ,如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软件服务等属于新兴产业 。 2014 年,陕西有 3 个行业企业数占比在 10% 以上,分别是景区游览服务(占 20.8% )、电影和影视录音服务(占 12.1% )、广告服务(占 11.4% ) ;有 4 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在 10% 以上,分别是景区游览服务(占 18.2% )、出版服务(占 13% )、专业设计服务( 11.2% )、广播电视传播服务(占 10.7% ) 。全国有 2 个行业企业数量占比在 10% 以上,分别是广告服务(占 20.5% )、建筑设计服务(占 14.5% ) ;有 4 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在 10% 以上,分别是广告服务(占 20.1% ) 、互联网信息服务(占 15.4% )、建筑设计服务(占 14.2% )、文化软件服务( 11.6% )。

          五、文化产业投资、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传媒支出居全国中上水平 ,但投资收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居全国第 13 位。 2014 年 ,陕西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772.05 亿元,占全国的 3.3%  ,占比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 2.7% )高出 0.6 个百分点 。总量居全国第 13 位。分行业投资看 ,十大行业中 ,陕西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占比最高、达到 55.4% ;全国该行业占比也最高 、为 35.8% ,但陕西仍高出全国 19.6 个百分点;陕西占比第二位为文化艺术服务业 ,为 18.4% ;全国第二位为文化用品的生产 ,占比为 18% 。

          (二)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总量居全国第 7 位  。 2014 年 ,陕西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93.23 亿元,占全国的 3.5% ,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高出 0.8 个百分点 。总量居全国第 7 位  。

          (三)文化产业投资收益率低于全国水平 。从投资收益率(增加值与投资总额的比率)看, 2014 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投资总额比为 0.84 (投资额为 1 ) ,即每 1 元投资产生 0.84 元增加值 ,较全国水平低 0.17 ,较全国最高的北京市低 7.07 。其中 ,文化娱乐与休闲服务业投资占比达到 55.4% ,但增加值占比仅 11.1% ,增加值与投资额比率为 0.2  ,即 1 元投资仅产生 0.2 元增加值 。

          六 、主导行业文化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利润率低于全国水平

          文化服务业在我省文化产业中占有主导地位 ,占到增加值总量的 63.9% 、法人单位数的 77.8%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的 52.3% 。但从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看, 2014 年,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率为 6.1% ,低于全国水平 7.1 个百分点。同期 ,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 、限额以上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营业利润率分别为 7.6% 、 3.3% ,分别高于全国水平 1.8 和 0.8 个百分点。

          七、知名品牌少 、龙头企业不强

          (一)全国范围内的知名文化品牌少。文化产业 ,也可以称为“眼球经济”产业 ,知名品牌带动效应不可估量 。国内文化大省,基本都有知名品牌支撑。以湖南为例,广电湘军、出版湘军 、演艺湘军、动漫湘军、浏阳花炮等都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 。 2015 年,湖南日报社获评“中国品牌媒体党报品牌 10 强”;湖南广播电视台连续 5 年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亚洲品牌 500 强》,湖南卫视 2015 年全年创收 101.8 亿元,是首个单频道创收突破百亿的省级卫视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 2015 年实现营业收入(汇总口径)超过 185 亿元,利润超过 18 亿元,列 2015 年全球出版企业第七位;中南传媒 、电广传媒蝉联中国文化企业 30 强;浏阳烟花爆竹占有国际 50% 左右的份额。与湖南相比,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文化品牌很少 。

          (二)龙头企业不强 。省上虽组建了陕文投等多家大型文化企业,但这些企业无论从规模 、影响力还是产业运作水平上都与同行业领军企业有着很大差距 ,而且还多依靠垄断以及财政补贴生存 ,偏居一隅 ,“等、靠、要”思想依旧存在 ,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落后,竞争力有限 ,还未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八 、文化产业主要集中于省会西安,区域发展不均衡

          2014 年 ,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 410.04 亿元 ,占全省的 63.5%  ,是第二位咸阳市的 7.4 倍;西安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机构占全省的 45.9% ,是第二位宝鸡市的 4.4 倍;年末从业人员 13.16 万人 ,占全省的 41.7% ,是第二位咸阳市的 2.7 倍 ;资产总计 1409.4 亿元,占全省的 71.4% ,是第二位咸阳市的 5.8 倍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7.49%  ,超过 5% 目标水平 ,较第二位的铜川( 3.03% )高出 4.46 个百分点。个别经济大市,如榆林, 2014 年 GDP2920.58 亿元 ,但文化产业增加值仅 29.67 亿元 ,占 GDP 比重不足 1%  。

          从 11 个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看 ,西安市因是省会 ,文化、科教、产业、要素资源相对集中,起步早、起点高,产业门类主要比较齐全,主要集中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表演 、旅游休闲等领域 ,不足是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仅占 10%  、发展相对滞后。其他 10 个市(区)文化产业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 ,门类单一,规模较小。其产业发展主要靠三方面因素拉动。一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层次提高,由此带动相关服务产业发展,如装饰设计 、网吧 、娱乐休闲等 。二是发展特色传统文化产品制造业 ,如铜川的陶瓷制品 、渭南安康的烟花鞭炮 、延安榆林的剪纸等等,但这些传统文化产品制造业规模普遍偏小 、产值也小 ,地域上也相对分散 。三是政府主导推动,大力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自然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这是各地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模式。如西安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态休闲文化旅游 ;铜川的红色文化及休闲文化旅游;宝鸡的历史文化 、佛教文化、民俗文化 、山水文化旅游  ;咸阳的历史文化、养生保健和休闲度假旅游;渭南的华山、韩城、洽川等传统文化旅游;延安的黄帝文化  、红色文化、黄土风情文化、黄河壶口文化旅游;榆林的边塞文化、陕北风情文化旅游;汉中、安康、商洛的秦岭山水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杨凌的生态农业旅游等等。

          九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文化消费低于全国水平

          2014 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4366 元 ,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84.5% ,居全国第 17 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7932 元 ,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75.6% ,居全国第 27 位。 2014 年,陕西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506 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671.5 元的 75.4% ;占人均消费支出的 4.1% ,较全国水平 4.6% 低 0.5 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893 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1087.9 元的 82.1% ;占城镇人均消费支出的 5.1%  ,较全国水平 5.4% 低 0.3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147.3 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207 元的 71.2%  ;占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的 2% ,较全国水平 2.5% 低 0.5 个百分点 。

          十 、对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 ,全国各省都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化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科技与经济融合、一产二产三产融合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建议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把文化产业放到更高的战略位置去推动 ,尽快实现支柱产业发展目标 。九点建议:

          一是加大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培育力度 ,壮大市场主体。深入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规模以下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有效增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落实部门培育责任 ,将规上文化企业培育情况纳入部门和市县目标责任考核 ,督促各级各部门加大培育力度 。大力扶持民营文化企业,以竞争促活力 、带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制造业 ,提高制造业占比。大力扶持区域特色文化产品制造业如西安文物复仿制业 、铜川渭南陶瓷业 ;鼓励现有特色文化产品制造业如烟花鞭炮行业加快兼并重组 、做大做强;加大重要文化制造业,如试听设备制造业的引进力度 。

          三是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紧跟信息消费、个性消费特点 ,充分发挥陕西区位优势、科教资源优势,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大力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软件服务、专业设计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制高点。

          四是适时调整文化产业投资方向,提高文化产业投资质量。统筹全省基础设施与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重复浪费;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将有限资源向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倾斜,增强文化产业后劲和活力。

          五是帮助文化企业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收益。抢抓“三去一降一补”歼灭战契机,推进文化领域简政放权,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 ,简化各种审批流程 ,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收益 。

          六是打造知名品牌,壮大龙头企业。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 、与旅游融合,与资本市场对接,推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文化产业项目。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方式,开展全国知名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推动龙头文化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扶持若干龙头企业上市融资 ,提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七是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区域平衡发展。加大对各市(区)文化产业目标考核力度,科学设定目标,引导各市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 。

          八是转变思想理念,加快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坚决用市场的手段和方法发展文化产业,尝试用市场的手段发展文化事业。推动国有转制文化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造血”能力。

          九是继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继续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效对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文化消费市场 。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