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海底捞系 !餐饮江湖的风起潮涌

        2017年4月24日

          4月20日,新三板有1205只股票出现成交 ,25只股票的成交额突破1000万元,市场的活跃度明显升温。个股涨跌幅有所扩大。

          据Wind资讯统计,今日正常交易的新三板股票达到1205只,25只股票成交额突破千万元。容汇锂业的成交额最大,达到7020.00万元 。紧随其后的天视文化的成交额为3240.00万元 。排在第三位的精雷股份的成交额为3000.00万元。

          从新三板股票的市场表现来看,京立医院涨幅最大,为166.06%。中投保、风云科技等7只股票涨幅为100%;与之相比,华信精工和凯成股份跌幅最大,为50%。

          4月18日起,优鼎优(871375)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开转让。

          此番优鼎优挂牌新三板,是海底捞系上市的第二家企业 。去年7月 ,海底捞火锅料供应商颐海国际在香港上市。

          U鼎冒菜为优鼎优旗下品牌

          优鼎优,主要从事基于门店和互联网平台销售以川式冒菜为主的川味快餐产品。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冒菜类 、特色小吃类、单点荤菜类 、单点素菜类 。

          在海底捞的“扶持”下,优鼎优连续亏损两年后,终于迎来了转折。优鼎优2014年度 、2015年度净亏损分别为305.47万元 、358.06万元 ,2016年1-8月则实现盈利 ,净利润达31.86万元。优鼎优解释,最近一期实现盈利主要是由于公司成立后扩张速度较快 。此外,公司2014年、2015年、2016年1-8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06.39万元 、6718.46万元、6558.59万元。

          转让书显示 ,优鼎优创立于2012年7月 ,注册资本100万元,由苟轶群、杨利娟、袁华强共同以货币方式出资设立,其中杨利娟持股36%,苟轶群、袁华强持股32%。

          上述3人,均和海底捞有关联。股转书显示,杨利娟是四川海底捞公司的法人代表。根据四川海底捞工商资料显示,杨利娟还担任四川海底捞董事兼总经理,苟轶群 、袁华强则担任董事职务 。

          优鼎优的快速发展,则有赖于海底捞创始人之一施永宏的入股。2014年8月,优鼎优第一次增资 ,海底捞创始人施永宏及妻子李海燕分别出资139.9万元投资优鼎优,投资后分别持有优鼎优31.9%的股份,合计持有63.8%的股份,成为优鼎优的实际控制人。

          施永宏、李海燕是海底捞创始人之一 。股转书显示 ,施永宏1994年4月至2001年3月,就职于四川海底捞任副总经理;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 ,就职于四川海底捞任监事;2009年7月至今,就职于四川海底捞任董事。李海燕则从1994年4月至今 ,就职于四川海底捞监事会主席。

          进入优鼎优后 ,施永宏迅速将海底捞的生产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等优势注入优鼎优。股转书显示 ,优鼎优目前的董秘樊鹏、监事李跃松、董事跃松苟轶群均来自海底捞。

          股转书还显示 ,从2014年起,并未盈利的优鼎优由于资金困难,海底捞则连续为其代垫经营款项,截至2016年8月31日,海底捞集团共计为优鼎优代垫过5949万元 ,代垫款项主要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工资。

          在业务上,海底捞还为优鼎优供应食材类如肉类、蔬菜等食材以及底料 ,转让书中披露,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1~8月,公司通过关联方采购的直接材料(食材和底料等)金额分别为502万元 、2083万元、1842万元,占同期采购金额的比例为85.28%、81.61%、84.64%。

          有了海底捞的支持 ,优鼎优获得快速发展 。2014年初 ,优鼎优只有3家门店,到了年末就已经增加至13家 。而截止到2016年8月 ,优鼎优已经有了42家门店,其中31家在北京。

          海底捞多元化布局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最初只是四川省简阳市的一家小火锅店,创始人是张勇 、舒萍夫妇和施永宏、李海燕夫妇。此后在较长时间内海底捞一直偏居一隅,直到1999年在西安开了第二家店 ,才正式开始其扩张的步伐。

          2004年7月 ,海底捞进入国内一线城市 ,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 。

          据海底捞官网显示,目前海底捞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大陆的50个城市有167家直营餐厅,在台湾有1家直营餐厅 。同时,海底捞还将版图扩张到了新加坡 、美国等地 。

          海底捞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服务 ,其"有求必应"式的服务刷新了人们对传统餐饮行业优质服务的三观,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餐饮模式。

          如今,海底捞不满足于只做一家依赖火锅的餐饮企业 ,近年来,其频繁拆分旗下公司计划登陆资本市场 。

          2016年7月 ,海底捞旗下调料生产商颐海国际(01579.HK)在港交所上市 。有消息称,海底捞旗下的供应链公司的蜀海供应链,也在计划单独上市。

          此外,海底捞还跨界地产业,2016年10月,由海底捞集团全额投资修建的自持商业综合体旭海时代广场在四川简阳正式营业 。

          咖啡之翼,接班星巴克?

          4月14日,咖啡之翼在北京顺利进行新三板挂牌敲钟仪式后 ,紧接着又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新LOGO 、新产品“自由翼”以及2017年新战略等,成为中国咖啡轻餐行业第一股。

          细看之下,这家公司的股东中不仅有湖南卫视主持界半壁江山,顺带还捎上了聚美优品的陈欧和58集团的姚劲波 ,以天津卫视《非你莫属》栏目的一干人等。

          这家公司 ,就是湖南咖啡之翼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主要从事餐饮服务和品牌加盟业务,其主推的咖餐厅集咖啡 、美食 、休闲、社交为一体,以打造“大发集团的城市客厅”为理念,定位于都市白领、小资、中产 、城市精英等追求品质生活的时尚人群。挂牌成功后 ,咖啡之翼也将成为新三板上第一家“咖餐厅” 。

          据材料显示,咖啡之翼在2016年10月 ,顺利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2016年12月31日向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提交新三板挂牌申请;2017年2月28日获得新三板挂牌批准函 ;2017年3月24日正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股票代码871216,成为中国咖啡轻餐行业第一家公众公司。

          咖啡之翼经过17年的发展 ,目前品牌旗下拥有近300家门店 ,覆盖全国23个省、4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130多个城市 。

          香草香草为新三板火锅第一股

          香草香草2016年11月23日在股转系统披露了申请挂牌材料 。今年3月14日,香草香草正式在新三板挂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三板火锅第一股” 。

          近几年的营业收入虽然都呈上升趋势 ,但2013年和2014年都在亏损,2015年1-7月才真正的实现了盈利。

          从香草香草公布的资料来看  ,2013年、2014年、2016年中报 ,香草香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03.25万元、1.33亿元 、5686.2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20.48万元、-123.73万元、779.86万元。

          在解释其中原因时香草香草称 :2013年和2014年是公司规模扩张阶段,因规模扩张太快,管理人员和管理效率稍有不足,成本费用控制能力不强,导致亏损。

          不过 ,小新以前常去的位于北京朝阳医院对面的香草香草分店,客流量下滑的比较厉害 ,服务员响应客户需求的速度与之前相比明显慢了 。

          狗不理,老字号不甘落后

          “狗不理”包子始创于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1980年完成商品商标注册,是一家名副其实的中华老字号。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主要包括速冻包子 、传统中式面食礼包、气调常温保鲜包子,以及包括天津麻花 、糕点和酱卤肉制品等在内的其他一些传统中式特色美食。

          2016年半年报显示,狗不理食品的营业收入为5997.11万元,净利润1129.86万元,同比增长268.74% ,发展态势良好。目前 ,狗不理食品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通过餐饮酒店网点、各级经销商、大中型商超等渠道的销售获取收入并实现利润。

          登陆新三板并不是狗不理食品的第一次“上市”尝试。狗不理食品母公司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曾欲登陆中小板 ,然而折戟 。

          金百万欲做新三板第一鸭

          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公告显示,北京金百万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挂新三板挂牌 。

          公告显示,北京金百万餐饮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 、2016年1-9月营业收入分别为3.24亿元、2.2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50.90万元 、2413.89万元。

          针对此次拟挂牌新三板,金百万董事长邓超表示,“目前还处在反馈期 ,不方便对外发声” 。

          不过邓超曾多次公开表示 ,上市是一种融资手段,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但当企业确实需要扩张的时候,或是需要资本去协助实现一些梦想的时候,上市是可以去做的。

          邓超还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大,不能离开资本的支持,要达到公众对企业的要求 ,上市可能是途径之一 。

          餐饮企业挂牌“先天不足”

          3.7万亿元规模的餐饮业却找不出几家上市企业 ,这一特征在新三板中同时存在。

          经统计发现 ,随着咖啡之翼挂牌,目前共有19家餐饮行业企业登陆新三板 ,并均处于基础层。从区域分布上看,上海有5家 ,湖北和新疆分别有3家和2家 。

          然而,相比新三板万家规模,餐饮企业的挂牌数量显得不相称。有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餐饮业增速不会低于14%,整体规模可达3.7万亿元。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 ,无论是挂牌还是上市,都存在‘先天不足’ 。”武汉食和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弘浩表示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 ,“餐饮业的收入、成本无法准确估算。而企业本身又存在员工流动性较强,内部管理 、控制及标准化等方面不强,很多指标达不到上市的要求。”

          从事新三板企业研究的业内人士陈文博表示,在餐饮企业“上市难”难有实质性突破的前提下,孵化与其相关联企业进行资本运作,走向新三板,这种曲线挂牌的做法已成为餐饮业**道路。

          陈文博举例说,狗不理食品挂牌新三板前,其母公司狗不理集团曾有意登陆中小板,但以失败告终 。随后,该集团将主营业务和结构更改为单纯的狗不理食品以后,顺利在新三板挂牌 ,也成为了食品制造业企业。

          陈弘浩介绍 ,这类挂牌、上市 ,可以形象地比喻成将“中央厨房”独立上市 ,“公司母体作为关联企业的主要客户,能够使关联企业在有稳定业务保障的同时快速发展。因此,在业绩上有保障的前提下 ,登陆资本市场显得相对顺畅。同时,关联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母体公司发展,能将利益最大化。”

          找到“曲线挂牌”途径后,新三板餐饮企业除可获得融资便利、品牌效应外 ,也需要承担一定成本。

          陈文博介绍,这些成本包括挂牌费、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费用等 ,动辄需要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还有后续每年的维持费用、督导费用、审计费用等 。

          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鹏则表示 :“良之隆去年年底挂牌新三板后,在公司管理等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只要企业有发展潜力 ,挂牌费用算不了什么。”王鹏说。

          然而,也有企业表示“后悔”,一家挂牌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新三板流动性不足、融资难的问题依旧困扰着企业自身。另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挂牌新三板实际上是想冲击主板 ,但现在看来 ,难度有增无减。

          陈文博也认为 ,餐饮企业“借道”新三板IPO困难重重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与其求助资本市场,不如走特色发展之路。

        来源(中华餐饮网) 作者(佚名)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